行业新闻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另类私募八仙过海 独门绝技业绩亮眼
发布时间:2012-08-28 09:28:14 来源: 阅读次数:

当期铜与现货之间的价差达到6000美元/吨时,颉昂投资以5倍杠杆坚定地做空了铜。颉昂研究员根据精确的产矿量和精炼铜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根据中国第二年家电库存、汽车生产、房屋面积的面积,推算出未来铜的需求。“中国是对铜需求的大国,中国需求下降,铜价一定会下跌”,颉昂投资副总经理林琦说。一个多月后,铜的价格便跌到6000多美元/吨,颉昂投资做空铜大获成功。

  颉昂投资的成功,不过是2012年上半年另类私募的缩影。今年上半年,虽然大部分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表现并不好,但是仍然有异军突起者。他们有的是小心使得万年船,有的推陈出新,有的则以价值投资穿越熊市,还有的另辟蹊径发挥投资才能。他们中既有半年内实现100%以上的收益率者,也有将最大回撤保持在5%以内者。

  大宗商品私募傲视群雄

  今年以来,一向在大众眼中以“稳准狠、小灵快”著称的私募产品收益率不尽如人意,一些过去表现良好的私募也纷纷倒旗。即便如此,仍有一只名为“颉昂对冲商品一期”、专门投资商品期货的私募产品,今年以来实现117.03%的收益率而傲视群雄。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其收益率已经达到134.85%。此外,其他大宗商品私募今年以来的业绩也非常亮眼,如倚天阁投资旗下产品“信合东方”和“信和东方合伙企业”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达到10.12%和11.26%,后者自2007年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达到263.12%。

  在二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宗商品私募一鸣惊人的表现让投资者忽然有“憋闷中遇上一缕清风”的惊喜,关注二级市场之外的投资思路也被打开。与二级市场只能单边做多不同,大宗商品市场可同时做空和做多,因此能够从下行风险中获益。林琦介绍,今年上半年颉昂投资的收益60%-70%来自于对铜的做空。“当时铜的生产成本是在3000美元/吨。但是期货价格已经有相当大的偏离,达到9000多美元,有一段时间甚至涨到10000多美元。”林琦说。

  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颉昂的研究员进一步分析了宏观基金数据。“我们把铜矿石产量、铜材料库存与精炼铜的产量之间关系做了精确分析。另外,期货价格反映未来的现货价格。当时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我们对家电库存、汽车产量、房屋面积等进行分析后,坚信需求已经不能支撑铜价。”颉昂投资在8500元的时候开始做空铜,一个多月后铜价跌到6000多,颉昂投资在7500美元的时候止盈。

  然而整个过程一波三折,颉昂投资做空铜价亏损一度达到3成。“价格回归就是皮球落下,回归的过程中会有反弹。”短期内的压力并没有动摇颉昂投资对铜价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是价值投资,是正确的事情。”林琦说。

  满仓穿越熊市

  大宗商品私募坚持价值投资赚得盆盈钵满,而消费类股票今年以来的表现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两位价值投资者—— 林园 和 但斌(博) : 林园投资 的三只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达到16.14%;但斌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 东方港湾(博) 旗下两只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也在17.04%。

  年初至今,上证指数累计跌幅为-4.88%,唯酿酒板块和医药板块表现俱佳,其中贵州茅台、云南白药涨幅达到20.83%、14.83%。表现较好的公私募均重仓这两只股票。不过,在林园和但斌看来,这些机构可能都只是拾穗者。但斌已持有贵州茅台十年,2008年贵州茅台股价大跌中,他顶住压力选择留守。林园则自2001年底即贵州茅台上市3月后,就开始持有该股,当时的股价还在7.6元/股徘徊。这一段徘徊期长达数年,直到2006年初贵州茅台的股价还在17元/股,此后开始飙涨,给林园带来了惊人的回报。

  “价值投资就是把公司未来的账算清楚,”林园说,“5年以后的公司业绩是确定的,而对中间的波动我们是不知道的,特别是股价的波动不知道。”对中间波动的不关心让价值投资显得从容而自信。2012年,林园称自己无论熊市和牛市都是满仓,但斌则发表了“满仓穿越玫瑰底”的观点。

  但斌认为,价值投资的关键在于行业选择,非周期类行业更容易穿越熊市。目标公司既要在“符合人类永恒天性”的行业里,又要已经树立大品牌,缺乏竞争对手。对此,性格直爽的林园话糙理不糙地用了四个字概括——“千年品牌”。

  恐怕,普通投资者最想问的,是如何能像他们一样看得远、看得准。仿佛约好了一般,林但二人均表示“价值投资不容易”。林园认为“价值投资门槛挺高”。6岁开始卖茶水、自己买菜做饭、以后又做过医生、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林园称,必须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才能非常了解别人在想什么,进而准确把握市场情绪,才能“对事物本质有一针见血的能力”而但斌更是认为,价值投资“需要天赋”,加上后天不懈努力下的知识积累。

  谨慎能捕千秋蝉

  对于保守型、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高收益不如风险控制。而在风险控制上,不得不提及星石。

  自2007年公司成立以来至2012年年中,如果将所有产品月度收益的平均值作为公司收益的衡量,星石已经实现了9.48%的年均复合收益率。或许,这一结果不让投资者满意,加上星石在熊市中保持低仓位,也被市场评论为“投资不作为”。然而若从风险指标来看,在成立三年以上的阳光 私募基金 中, 星石投资(博) 的最大回撤指标最小。根据中证资讯的数据,自2007年7月底至2012年6月底,星石的最大回撤为-4.31%。

  五年时间过去,星石已发行30余只产品,资产管理的总规模达到管理资产40亿元人民币左右,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的首选。星石总裁、首席策略师 杨玲 表示,只要看得懂市场中的机会,大部分人会想办法抓住。而星石在风险不可控的前提下,即使看懂了投资机会,也极少尝试。

  根据中证研究中心的观察,与依靠精选个股控制组合风险的私募公司不同,星石的仓位控制具有一些明显特点:一方面是全面和细致的行业景气度观测。区别于一般私募依靠经验和主观的判断,星石投资的择时更具有客观数据的支撑,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区别于一般私募频繁的择时操作,更注重长周期下的择时,因为短周期下人性因素会加剧股市的波动性。

  杨玲表示,星石的“收益风险配比决策模型”是把握长周期运行的关键。“从行业入手向上推出宏观结论,这样比单从宏观数据来判断要超前一到两个季度。另一方面根据宏观判断,向下推出行业景气度轮动趋势,一旦宏观经济周期判断准确,投资时钟也容易把握。”杨玲说。

  此外,公司的人员考核和激励也融入了风险控制因素。公司对每一位基金经理都设立了“下行风险线”,一旦基金经理突破下行风险线则面临降级风险。

  左手倒右手 “思考”的力量

  今年以来,浙江阳光私募瑞安思考总经理岳志斌一直很忙,温州、天津、广州、深圳、重庆、长沙、南宁,他在各地间飞来飞去,与机构投资者讨论他的思考7号。

  这是他精心构思的一只新产品。上半年的股市低迷,让大小非减持的意愿降低,一些大宗交易出现中止协议的现象。为了能够留住客户,部分从事大宗交易的私募开始设计新方案。7月底,瑞安思考投资发行成立了思考7号。岳志斌把这只产品设计为结构化,其优先级部分的投资者为银行理财资金。减持股东承担劣后级。大宗交易中,通常按9折进行交易。股东在投资时,只需拿出3折资金,另外6折资金由该产品借贷给股东,来源则是投资于该产品的银行理财资金,因此优先级的资金有借贷利息收入保证。而减持股东则相当于获得融资。因为尽管融资投入到大宗交易中,但由于购买的是自己减持的股票,这笔资金如同从左手倒到右手。该产品使得一些希望融资但又惜售的股东,既能融到资,又能在低位减持。

  岳志斌的创新是产品创新。2012年,一种名为“MoM”(管理人中的管理人)基金在国内落地生花。MoM为国内投资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投资视角。通过长期跟踪分析找出各种市场背景下超额收益能力最强的基金经理,把规模资产配置给分散在不同公募或私募公司的多个优秀基金管理人,由此实现不同基金经理的风格对冲也会降低整个账户的风险。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是平安罗素以及刚成立的万博兄弟。

  MoM更适合机构和私人大客户。2005年以来,美国MOM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在每年的收益率排名中都没有取得第一名,但是6年累计的复合收益率却高达42.76%,在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中业绩排名第一。

  “真正的创新不怕模仿,而只会让市场规模扩大。”这一标准颇有道理,充斥各种预言想像的2012年还有4个月将要过去,但愿这些创新能为市场带来生机。